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天地 > 武汉心理咨询(成年人)

偶像破灭之后:兼谈“自恋性损伤”

时间:2017/4/21 10:29:56|点击数:

李阳家暴妻子一事,随着他在网络媒体上的公开道歉暂时告一段落,然而对那些曾经把他视为成功的偶像的那些粉丝们来说,那种偶像破碎之后的深深伤痛还需要很长时间来修补。

 

偶像的破碎,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大一些人物强如美国总统克林顿,公开对公众就莱温斯基事件撒谎,被揭穿之后,一个明星总统身上的所有光环顿时黯然失色。还有高尔夫老虎伍兹,陷入性瘾丑闻,多少粉丝为之捶胸顿足,恨铁不成钢的扼腕叹息;还有最近的偶像夫妻张柏芝与谢霆锋的离婚风波,更是一个金童玉女梦醒的时分……今天,来越多的偶像在现实面前破碎掉了。

偶像们活得很累,刘德华结婚那么多年了,就是不敢公开承认。因为就有杨丽娟这样痴迷的粉丝会以死相胁。因为是偶像,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可以有过失,有缺点,不可以有外遇,不可以有任何不完美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甚至不可以食人间烟火。

偶像的幻灭,几乎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就像一个不真实的梦。那种失望透顶的感觉,有一个专门的心理词汇可以描述――自恋性损伤。

自恋性损伤的意思就是,并不是偶像发生的事情让人感到痛苦,而是自恋的损伤让人不堪承受,即自己的自恋受到了威胁和伤害。

不要说是偶像了,就举个普通人的例子,有一个男人,他爱上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在他的眼里简直就是完美,他力气终于追求到手。有一天,男人邀请女友去植物园散步,俩人正诗情画意,女友突然面露难色,羞涩地说了声不好意思,便匆匆跑进女厕所。男友等着,好半天不见女友出来,才突然意识到女友可能是拉肚子。突然这个男人很愤怒:一个那么美丽优雅的女性,怎么可以蹲在一个马桶上拉稀?女友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变得很猥琐,他愤而离去,从此与女友断绝了交往。

可以看出来,这个男人完全是把女友想像成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了。一旦这个仙女在人间去厕所拉肚子,他的自恋就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感到自己像是被骗了一样。这种伤害和被欺骗感,和当粉丝们心目中的偶像破碎之后的感受是一致的。其实看得很清楚,是谁在欺骗他谁在伤害他的感情呢?当然是他自己――他自己的幻想,自己的自恋,自己的拧巴。

健康的自恋,是一个人形成自尊自爱和自信的重要基础。一个自爱和自信的人,一般是不会把什么偶像看得那么重要的,更不会去追星,追潮流;相反,一个人脆弱的自恋,会把自己内心理想化的自我投射到外在的偶像身上。对偶像的崇拜和追捧,实则是对自己内心理想化自我的一种夸大和表达。

什么是理想化自我?小孩子小的时候需要有一个比他更加有力量来保护他的人,比如父母,这个人就代表着他的理想化自我。长大后,随着自信的建立,他把这种理想化内摄到自己内在的客体世界中,成为塑造自己或成长的目标和动力。但是不能够很好建立自信的孩子,会把这种外在的理想化不能够内摄,而是一直停留在外在的投射上,即总是把别人当作理想化的自我,去盲目地追捧和崇拜。但是这个理想化自我是一种婴儿化的全能幻想,是非常脆弱不堪一击的。因此,追星的人才那么不允许偶像有一丝一毫的失望。因为,偶像的失望,就意味着他们理想化自我的全盘破灭,当然很可怕。比较病态的自恋,比如杨丽华对刘德华从崇拜到控诉,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aiwo999.com

偶像破灭之后是真相。

自恋性损伤,其实在生活方方面面都可以观察到,比如我们第一次看到父母对一些事情的无能为力时,我们内心的难以言表的失望和惊讶;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婚姻伴侣的真实的脆弱的一面时,内心难以承受的痛苦和责怨;当我们第一次发现我们尊崇的师长却有着一般人都会有的弱点和缺点时,那种失望和难以收拾的心情。这些感受都是比较轻微的自恋性损伤,但是如果一个自恋发展的比较健康和顺利的人,经由这些可堪承受和处理的自恋性损伤,我们会形成真正的自信和自尊。如果不是这样,自恋性损伤将会导致自恋性的暴怒,会肆意破坏人际关系与亲密关系。

偶像就是偶像,本质上只是一个自恋性的幻想。那个偶像也要吃喝拉撒睡,也会犯错出轨外遇家暴和结婚或离异。李阳虽然犯了大错,但是他在总结错误时说了一句很精彩的话:偶像破灭之后是真相。然而,他还是高估了他的疯狂的粉丝们对“真相”的承受力。毕竟,面对一个不再完美的偶像――换句话说,要去面对失去自己理想化的偶像,面对空落落的内心,有几个人敢于鼓起勇气,面对这个空洞的,乏味的,没有偶像的自我呢?

面对越来越多的偶像的幻灭,面对自己脆弱的自恋,面对偶像破灭之后的真实,用当下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Holding住。

唯一的出路就是,当我们面对自恋性损伤时,要勇敢地补上自我成长的重要一课:面对真实的自己,放弃对理想化自我的幼稚幻想和投射,发现真实的自我,成为真实的自己--只有这样,那些崇拜偶像的粉丝们也才允许偶像去做真实的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有足够勇气做真实自己的明星,更能获得别人最大程度的尊重和喜爱,比如王菲,她一直在做自己。

本文来源:网络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