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哪里来”让80后父母最纠结
时间:2012/11/28 14:22:52|点击数:
“我从哪里来? ”很多孩子都曾问过父母这样的问题。近日,央视一则关于“我从哪里来”的街头调查引发热议,在记者采访的200多名孩子中,85%的人被父母告知是“捡来的”。
记者昨天就此问题询问了上海的多位“80后”父母,这些年轻爸爸妈妈表示,已经不会再用类似“捡来的”的话搪塞孩子,但是怎么说,说多少,这其中的尺度问题,仍然使他们纠结。
“80后”父母愿说实话,但尺度难把握
家有四岁女儿的陈女士就是听着“你是捡来的”的答案长大的,尽管30多年过去了,但陈女士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被告知的是这个答案。“那时候还没上小学,我家隔壁的阿姨说,你是你妈妈捡来的,我很伤心,跑回去问妈妈”,但是妈妈却告诉了她一个更“详细”的“被捡经历”,尽管长大以后,妈妈告诉她是父母亲生的,但当时失落的心情,陈女士仍记忆犹新。
女儿在三岁时,重复了陈女士幼年的问题。“有一天女儿从幼儿园回来跟我说,小朋友都说宝宝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是不是真的?”陈女士一下子愣住了,“捡来的”念头在脑海里闪过,“但我已经被骗过一次了,不能再骗孩子。我就告诉她,是的。”说完以后,她紧张地看着女儿,“如果孩子接着问,我是怎么进到你肚子的?我该怎么回答,该说到什么程度?”幸好,女儿得到答案后就满意地去玩了。当晚,陈女士和丈夫“开会”讨论这个问题,但始终得不到有把握的答案。“我们想买本性教育绘本来讲给她听,但是,万一尺度太大,孩子长大了模仿怎么办?”
记者随机采访了10多位“80后”的年轻爸妈,发现对于“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绝大多数都不会选择“捡来的”这个欺骗、敷衍式的答案,而更愿意说实话。但是,怎么讲,讲到哪里,却让他们纠结。“我可能会对孩子说,爸爸身上的一个细胞,遇到了妈妈身上的一个细胞,就有了你。”家长丁先生说,关于男女生殖器官、精子和卵子的话题,自己会回避掉,“最怕孩子刨根问底,到时候就招架不住了”。
对话专家:儿童性教育专家 胡萍
孩子问到哪,家长答到哪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很多中国父母的困惑。圆满回答“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或许可以成为家庭性教育的一个良好开端。为此,晨报记者昨天采访了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她认为,对于孩子的这个问题,应该“问到哪,答到哪”。
问:我从哪里来?欺骗式的回答,对孩子有影响吗?
答:首先,这就教会了孩子说谎。因为孩子非常清楚,隔壁邻居家的阿姨肚子大了,宝宝就在阿姨肚子里。同时,还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被抛弃感,感觉是被别人扔到垃圾桶里的。一位家长跟我讲过,在父母告诉他,自己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之后,每次经过家门口的垃圾桶,都会看上几眼,甚至看见在捡垃圾的女性,就会觉得那是他的亲生母亲。直到现在他做了父亲,仍然有很深的心理阴影。还有一个成年人,在7岁那年,被妈妈告知是从河里捡来的,他当时就埋怨自己的“亲生母亲”怎么这么狠心,很长时间都没有归属感。长大后虽知道了真相了,但那段时间的挣扎、绝望、郁闷,没人知道。
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回答是否一样?
答:问题的答案应该取决于孩子的认知能力。孩子得到答案后,如果不再询问,家长就无需再讲了。
比如,一般孩子到3岁会开始问父母“我从哪里来?”。一般只要被告知“你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孩子就心满意足,不会再多问,因为这个答案正好符合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到了5岁左右,孩子可能会继续追问“那我又是怎么进到妈妈肚子里的?”,那么你可以如实告诉孩子,爸爸有个生孩子的器官,里面有精子,妈妈有个生孩子的器官,里面有卵子,两个器官碰了一下,精子和卵子结合,妈妈的肚子里就有了宝宝。到此为止,5岁的孩子也就满足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关注的是,我的生命从哪里来,对于性生活等,他们并不会感兴趣。
问:现在有一些性教育的绘本,家长想买来给孩子边看边讲解,但又担心孩子会模仿。
答:学龄前的儿童,除非看了性交场景或色情视频,否则是不会模仿的。同时,我不主张给10岁前的孩子,看有具体性生活和场景的性教育读本。10岁以后的孩子,如果开始探索性器官是怎么结合的,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如实告诉他了。
问:说不说是个问题,但是说到什么程度是家长纠结所在。
答:还是要根据儿童的性心理发育的轨迹来说。他的认识发展如果探索到了这个问题,就应该满足他,否则他怀揣着这个问题,会到网上或其他途径去搜索,到时更可能学到一些不良的内容。但是如果孩子没触及这个问题,家长就没有必要去告诉他,这会导致孩子性意识被提前唤醒,可能造成性心理早熟。同时,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全方位的,家长不会只告诉孩子一个“生孩子”的过程就结束了,在教育中还会加入价值观、与异性相处的道理等因素。
记者昨天就此问题询问了上海的多位“80后”父母,这些年轻爸爸妈妈表示,已经不会再用类似“捡来的”的话搪塞孩子,但是怎么说,说多少,这其中的尺度问题,仍然使他们纠结。
“80后”父母愿说实话,但尺度难把握
家有四岁女儿的陈女士就是听着“你是捡来的”的答案长大的,尽管30多年过去了,但陈女士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被告知的是这个答案。“那时候还没上小学,我家隔壁的阿姨说,你是你妈妈捡来的,我很伤心,跑回去问妈妈”,但是妈妈却告诉了她一个更“详细”的“被捡经历”,尽管长大以后,妈妈告诉她是父母亲生的,但当时失落的心情,陈女士仍记忆犹新。
女儿在三岁时,重复了陈女士幼年的问题。“有一天女儿从幼儿园回来跟我说,小朋友都说宝宝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是不是真的?”陈女士一下子愣住了,“捡来的”念头在脑海里闪过,“但我已经被骗过一次了,不能再骗孩子。我就告诉她,是的。”说完以后,她紧张地看着女儿,“如果孩子接着问,我是怎么进到你肚子的?我该怎么回答,该说到什么程度?”幸好,女儿得到答案后就满意地去玩了。当晚,陈女士和丈夫“开会”讨论这个问题,但始终得不到有把握的答案。“我们想买本性教育绘本来讲给她听,但是,万一尺度太大,孩子长大了模仿怎么办?”
记者随机采访了10多位“80后”的年轻爸妈,发现对于“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绝大多数都不会选择“捡来的”这个欺骗、敷衍式的答案,而更愿意说实话。但是,怎么讲,讲到哪里,却让他们纠结。“我可能会对孩子说,爸爸身上的一个细胞,遇到了妈妈身上的一个细胞,就有了你。”家长丁先生说,关于男女生殖器官、精子和卵子的话题,自己会回避掉,“最怕孩子刨根问底,到时候就招架不住了”。
对话专家:儿童性教育专家 胡萍
孩子问到哪,家长答到哪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很多中国父母的困惑。圆满回答“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或许可以成为家庭性教育的一个良好开端。为此,晨报记者昨天采访了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她认为,对于孩子的这个问题,应该“问到哪,答到哪”。
问:我从哪里来?欺骗式的回答,对孩子有影响吗?
答:首先,这就教会了孩子说谎。因为孩子非常清楚,隔壁邻居家的阿姨肚子大了,宝宝就在阿姨肚子里。同时,还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被抛弃感,感觉是被别人扔到垃圾桶里的。一位家长跟我讲过,在父母告诉他,自己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之后,每次经过家门口的垃圾桶,都会看上几眼,甚至看见在捡垃圾的女性,就会觉得那是他的亲生母亲。直到现在他做了父亲,仍然有很深的心理阴影。还有一个成年人,在7岁那年,被妈妈告知是从河里捡来的,他当时就埋怨自己的“亲生母亲”怎么这么狠心,很长时间都没有归属感。长大后虽知道了真相了,但那段时间的挣扎、绝望、郁闷,没人知道。
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回答是否一样?
答:问题的答案应该取决于孩子的认知能力。孩子得到答案后,如果不再询问,家长就无需再讲了。
比如,一般孩子到3岁会开始问父母“我从哪里来?”。一般只要被告知“你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孩子就心满意足,不会再多问,因为这个答案正好符合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到了5岁左右,孩子可能会继续追问“那我又是怎么进到妈妈肚子里的?”,那么你可以如实告诉孩子,爸爸有个生孩子的器官,里面有精子,妈妈有个生孩子的器官,里面有卵子,两个器官碰了一下,精子和卵子结合,妈妈的肚子里就有了宝宝。到此为止,5岁的孩子也就满足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关注的是,我的生命从哪里来,对于性生活等,他们并不会感兴趣。
问:现在有一些性教育的绘本,家长想买来给孩子边看边讲解,但又担心孩子会模仿。
答:学龄前的儿童,除非看了性交场景或色情视频,否则是不会模仿的。同时,我不主张给10岁前的孩子,看有具体性生活和场景的性教育读本。10岁以后的孩子,如果开始探索性器官是怎么结合的,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如实告诉他了。
问:说不说是个问题,但是说到什么程度是家长纠结所在。
答:还是要根据儿童的性心理发育的轨迹来说。他的认识发展如果探索到了这个问题,就应该满足他,否则他怀揣着这个问题,会到网上或其他途径去搜索,到时更可能学到一些不良的内容。但是如果孩子没触及这个问题,家长就没有必要去告诉他,这会导致孩子性意识被提前唤醒,可能造成性心理早熟。同时,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全方位的,家长不会只告诉孩子一个“生孩子”的过程就结束了,在教育中还会加入价值观、与异性相处的道理等因素。
本文来源:心灵咖啡网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