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的世纪误区
时间:2017/2/24 13:11:11|点击数:
你是否正在努力地学习“育儿”知识,为培养孩子制定了宏图大计?你相信父母通过学习特定的技巧就能使孩子变得更加优秀?美国心理学家艾莉森"戈普尼克博士(Dr. Alison Gopnik)说,这样育儿可能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她结合儿童成长科研的最新发现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以及“为人父母”的正确模式。
“育儿”说的流行
从20世纪末期开始,“育儿”(parenting)一说在美国流行起来。我们人类有史以来就给予着后代特殊的照顾,参与其中的不仅仅是父母。但据《韦氏词典》记载,美国直到1958年才出现“parenting”(育儿)这个词。到了70年代,它才成为常用词。
人们有时用“育儿”来描述父母的实际所为,但更多情况下,尤其是现在,“育儿”被当成一门功课,特指养育子女时应该怎么做。它成为一个目的引导的动词,可以是一项职业,一类工作。其目标是在某种程度上把你的孩子变成更优秀、更快乐、或者更成功的成年人──比他们本来要好,或者(悄悄地讲)比邻居家的孩子好。正确的“育儿”将成就优秀的孩子,而他/她将来就会是个优秀的成年人。
“育儿”之说的观念是,父母通过学习特定的技巧就能使他们的孩子变得更加优秀。这在今天的美国中产阶级中如此盛行,以至于几乎被当成显而易见的真理。但这种观念从根本上存在谬误。这种方式误解了父母和子女相处的真实想法及行为,同样,将其作为教养孩子的应有模式也是不对的。
核心而艰巨的工程
照顾孩子对人类来说向来都是核心而艰巨的工程。我们的孩子依赖父母生活的年月比其他任何一种动物都更长。黑猩猩在7岁时已能采集到足以供给自己所需的食物。但我们人类,即便是在以狩猎和采集维生的时代,至少要到15岁以后才能独立。
因而我们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需要许多人的帮助,而不是像很多动物那样仅仅依靠母亲。我们人类是,父亲、祖父母、叔伯姑婶、兄弟姐妹,甚至表亲和朋友都参与其中。生物学家已经证实了人类的养育体系是独一无二的。与人类最相近的灵长类动物也未曾建立这样的养育关系。为了照顾那些需求旺盛的孩子,除父母以外的亲人以及没有血缘关系的保育者都在贡献力量。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过着数代同堂的生活。这意味着我们学习抚育技能的途径可能是帮忙照顾弟妹、侄儿侄女以及观察别人如何照顾孩子。
但到了20世纪末期,家庭开始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分散,人们的生育年龄也在推迟。中产阶级父母在读书和工作上花费的时间比以往更长。获取养育智慧和能力的传统途径不复存在。
在校园和职场中成长起来的父母
如今,大多数中产家庭的父母在生小孩前的数年里,不是在为学业有成苦读就是在为事业有成忙碌。因此,现代父母将读书和工作的模式用于养育子女不足为奇:你带着目标去读书和工作,别人可以教你如何在学校和职场取得更好的成绩。
为了达成某一特定结果而展开行动是人类在成就许多重要事业时的有效工作模式。这也是木匠、作家或商人的正确工作模式。你可以通过一张椅子的质量来衡量木匠的手艺,通过著作的销量来评判作家的功力,或者通过业绩的好坏来考察一位CEO的能力。在“育儿”逻辑中,父母是与木匠类似的职业,其目标是成就特定的一类成人。
在工作中,专业知识引导你我走向成功。“育儿”的期许是,存在一系列专业知识和技能,父母可以通过学习它们帮助自己达成塑造孩子人生的目的。并且一个规模可观的“育儿”产业正蓬勃发展,它们宣称可以提供这样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亚马逊上,“育儿”类别的图书多达6万册,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的书名包含“如何”这样的字眼。
我们在有关儿童成长的科学研究中很难找到支撑“育儿”技巧有效性的证据。的确,童年时期的经历会对成年后的生活产生影响:贫穷又缺乏管教的孩子更可能在成年后出现问题,获得过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孩子之后的学习生活更加顺利。
但现在的中产阶级父母执迷于一些细枝末节的“育儿”问题。比如,我们应该跟孩子同床睡,还是让他们在小床上哭个够?推婴儿车时,宝宝的脸该朝着行进的方向还是朝向父母?孩子的作业量应该是多少?孩子每天玩几小时电脑最合适?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差异将对孩子成年后的生活产生太多可预测的影响。
那么,这意味着父母的角色不重要了吗?恰恰相反: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与 “育儿”相对的“为人父母”(being a parent)概念至关重要,但其产生重要作用的方式完全不同。
童年在人类进化历程中的重大意义
为什么我们有如此之长的未成熟期,在漫漫幼年时光中需要如此巨大的投入。我们人类的漫长童年(以及与之相随的亲代保育投入)是人类在进化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与其他任何一种动物都不相同的是,我们人类依靠学习能力维生。当下的观点是,促使人类大脑和学习能力进化的最重要诱因,是为了应对变化。
似乎是更新世(译者注:又称洪积世,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这一时期冰期与间冰期明显交替,人类祖先开始出现)中一段时期变化莫测的气候,突然触发了人类的进化。那时的天气不仅仅是变暖一点或变冷一点,而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不可预知的极端。如今,人类活动影响着气候,但在进化史中,是气候变化成就了人类。
此外,人类过着游牧生活,他们从一种环境迁移到另一种环境。由于这种文化,我们每一代人都得创造和改良自己的环境。这一切都意味着人类不得不去适应各种不同环境中的未知境况。
人类如何进化为可以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物种?途径之一可能是培育性格、技能各不相同的孩子。这有助确保下一代中,有人具备应对将来某种未知环境的能力。
人类的学习能力进一步造就了孩子们的差异性。父辈的投资和奉献让新一代有机会去萌生如何让这个世界运转得更好的新想法。童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产生各种差异性和可能性的时期,同时也是探索与创新、学习与想象的时期。
许多动物拥有精妙适应某一种特定环境的能力。而人类的思维能够以出乎意料的方式进行调整,从而适应不可预知的环境。但这种策略存在一个弊端:人们通常不能在熟悉一个新环境的同时采取有效的行动。当你遭到猛口象攻击时你不会想要弄清如何与它相处。
用于解决这种弊端的进化方案是,让新一代拥有守护者,让他们给予孩子这种机会,确保他们在为自己的生计操劳前能够茁壮成长、专心学习并且充满想象。守护者同时负责将先辈积累下来的知识传授给新一代。
“为人父母”的正确模式
如果我们前面讨论的 “育儿”模式出错了,那么,何为正确模式?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父母”(parent)这个词,它既不是个动词,也不是种工作。我们真正需要讨论的是如何 “为人父母”(being a parent),如何真正关心我们的孩子。这是人类最具渊源和最为独特的关系之一,它融入了一种特殊的爱,而不是为了创造什么。
毕竟,作为妻子没有特定的模式,作为朋友,作为子女同样没有。而这些关系是定义我们作为人类的核心所在。任何一个过着幸福生活的人无一不是融入了这些社会关系。
谈到爱,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听起来有点多愁善感,说不清道不明,却又简单明了。如同所有人类关系一样,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极其复杂多样,甚至充满矛盾。
当我们不把去爱当成一种任务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去爱。我们可能会说我们在尽力当一个好妻子或好丈夫,或者说我们把当一个好朋友或一个好子女看得很重要。
但我不会以婚后丈夫的性格是否变好来评判我的婚姻是否成功。我评价一段多年友情的标准也不会是我跟这个朋友相识这些年来,他/她有没有变得更快乐或更成功。但这成为了“育儿”的隐性标准──你作为父母的好坏可以通过,甚至应该通过,你创造的小孩来衡量。
其实,为人父母最重要的回报不是你小孩的成绩或奖状──甚至都不是他们的毕业典礼和婚礼。这种回报来源于与这个孩子相处过程中一点一滴的愉悦,以及孩子与你相处时一分一秒的快乐。
我们应该重视“为人父母”本身而不是去衡量“育儿”的成绩。不把照顾孩子想成一种工作,带着创造或聪明、或快乐、或成功成人的目标。我们应该把它看做一种爱。爱是没有目标,没有衡量标准或者宏伟大计的。但爱确有目的。爱的目的不是塑造所爱之人的命运,而是帮助他们更好地成就自己。
无条件,也无目标的爱
什么是父母应该做的?科学结论与我们的传统智慧不谋而合(尽管明白其中道理也并不能让过程变得容易一些):无条件地给予孩子爱和照顾。所有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有父母也不尽相同,我们也无从知晓孩子将来会成为怎样的大人,但我们都应无条件地给予孩子爱和照顾。我们试图给予孩子强烈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尽管我们这样做的全部目的是提供一个安全的根基,以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和冒险。我们努力将我们的知识、智慧和价值观传递给我们的孩子,尽管我们知道他们会修订父辈的知识,挑战前人的智慧并重建自己的价值观。
事实上,抚养、教育和为之奉献所要做的是允许变化、冒险和创新。就算我们可以精确地将孩子塑造成特定的某类成人,这样做也违背了童年在人类进化上的意义。
我们跟随直觉蹒跚前行,同时又乐观面对。
用一个古老的比方来形容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也许再合适不过。养育孩子就像打理一个花园,当父母就像是做园丁。我们付出辛劳和汗水,浇水、施肥忙得不可开交。我们的所有工作就是要打造一个安全且养分充足的空间,让植物茁壮成长。
所有园丁都知道,事情不会沿着我们计划轨迹进行。最大的愉悦、收获,以及飞来横祸都是意料之外的。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个好的花园,如同任何一个好的生态系统,是充满活力、不断变化和富有弹性的。想想在打造一个花园时我们要做些什么?一个花园的昌盛之景来源于其中植物的错落有致:不同的草木和花卉随着季节变化而轮流枯荣,我们无法保证某一株植物长得最高、最美或经久不衰。好的园丁所做的就是保证土壤肥沃来供给这整个生态系统所需,其中的植物高矮不同,形态各异,各自的弱点也不尽相同。
与一把好椅子不同的是,一个好的花园是不断变化的,它为适应季节更替、气候改变不断做出调整。从长期来看,这种多样、弹性、复杂和动态的植物系统将比温室植被更加健康,适应性更强。
父母和相关群体的工作不应是塑造孩子的思维,而是让他们尽可能地去探索这个世界的无限可能。我们的职责不是培养出特定的某一类孩子,而是提供一个充满爱,安全和稳定的环境,让天性各异的孩子都能在其间茁壮成长,哪怕他们将要成为的那类成人是我们不曾料到的。
为人父母绝非易事,尤其是在现在的美国。我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来养育孩子和支持他们所需。过去,我们在大家庭中成长,一个家庭就如同一个小规模的社会,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自发地承担了部分保育工作,为他们所爱的孩子提供各种资源。后工业化世界里,人类的行动不是被视作一种生产,就是一种消费──以至于抚养孩子被看成一种回报微薄的工作,或者一种昂贵甚至奢侈的消费。aiwo999.com
“育儿”产业不能提供答案。我们必须通过其他方式帮助现在的父母理解他们的角色,让所有孩子得到他们应得的爱和呵护。
本文来源:早教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