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天地 > 儿童青少年心理专栏

三分才能,七分关系

时间:2016/5/4 9:34:52|点击数:

每个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之中,人际交往是每天都在发生着的事情;我们每天都要跟各色的人打交道,每天都在遭遇着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

工作好做,人难处;三分才能,七分关系。在中国,人际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地决定着一个人的事业是否成功,个人生活是否幸福。

尽管人类已经把科学探测器发送到了火星,但是,对于人际交往,科学家也难以说清楚其中的道理。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是物质利益关系。

道德,是群体中,人与人之间处理物质利益关系时共同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在人际交往中,总是伴随着物质利益的分配和个体间的情感联系。每个人都在考虑着、权衡着自身的利弊得失。比如,给某个人花钱买了礼物,赠送给他,自己在物质利益方面是受到损失的,但是,相互间的情感联系,却因此而有所加深。

假设,在人际交往中,初相识的两个人,总有一个人要首先示好,迈出友好的第一步,这时他就要等待观察对方的回应。如果对方以善行来回应,两个人往往能“友好增值”地互动下去;如果对方回应的是“恶行”或“敌意”,首先示好的一方,会感到受伤害,热脸贴了冷屁股,然后会中止交往,或以“恶报”回应对方。

有的人内心比较强大,对于他人恶行回报的承受力比较强。比如,自己首先示好,受到了对方的恶行回报;然后,自己继续迈出友好的第二步,对方又以恶行回报。这时就要考虑了,第三步“友好”是否还要继续迈出,或者选择撤离,或者选择以恶制恶。你不仁,我也不义。

现在看来,所谓“坏人”,往往是在人际交往的第一个回合中,就获得了“损人利己”的利益。这样做的结果是:受损害的一方,要么终止交往,要么加倍防范,在下一个交往的回合中,把自己受损的利益赚回来。由此看来,坏人所得到的利益是非常有限的,他甚至因为眼前利益而失去朋友和未来合作双赢的机会。

本文来源:爸妈在线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