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天地 > 儿童青少年心理专栏

有时候,我们要的就是一点点关心

时间:2015/9/8 11:10:31|点击数:

有时候,我们要的就是一点点关心

毕节留守儿童4人自杀事件和中国在美留一女学生7小时被几个同是在美留学的学生殴打虐待,用烟头烫,按美国法律,两个主要被告有可能终身监禁,有学生被抓后愕然,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很多中国人拍手称赞,用美国法律惩罚中国孩子。

我们的父母辛辛苦苦工作挣钱就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在农村的孩子,我们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带或者亲戚带,俗称留守儿童,平时给孩子通电话,也不知道说什么,钱够用吗?也许电话也很少打,因为我们太忙了。

条件较好的家庭,为了给子好的教育,又或是躲避高考,把孩子送到国外。

我们是要为我们的父母点个赞,特别是那些远离家乡,在工厂没日没夜加班的父母们,寄回去的钱就是建房子,想有一个家,让孩子过的更好。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聊起她年轻在下乡教书的时候,为了给女儿好的学习环境,就忍痛把孩子送到在城镇的爷爷奶奶里。在那个年代,母亲虽然有点亏欠孩子,但是认为自己的牺牲是值得的,而且女儿成就也让她感到欣慰。和很多家长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有的爷爷奶奶可能代替的母亲给予孩子爱和关心,可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是不懂教育和关心孩子,也无法代替孩子父母的角色。

周围也有见过一些年轻的父母,工作不稳定,孩子一会给奶奶带,一会给外婆带,换几个地方,小朋友和父母一到奶奶家就害怕,是不是爸爸妈妈又不要我了,有强烈的被抛弃的丧失感。

我们总是说给孩子更好的,可是我们问过孩子想要什么吗?只是想抱着爸爸妈妈一起睡,只是想和爸爸妈妈吃顿饭,只是想像别人家的孩子样考了好成绩,会夸我,只是想让爸爸妈妈看着我长大。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在留守儿童的家庭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公司招聘的时候,看重是不是国外留学生,比的是我们公司有多少留学生,多少博士研究生。在某一程度上,我们社会要求导向了我们的观念,就是我们好的环境好的条件好的教育。

但是,不管毕节自杀儿童还是美国残忍虐待案件,我们缺少的不是物质,而是家庭给我们持之以恒的爱和关心,父母给我们安全快乐的家庭生活。

在毕节自杀儿童出事前,我们机构的老师有到毕节给孩子们做一些团体辅导工作,老师们回来反馈给我们的信息是,我们带给孩子和家长们的不应该仅仅是一些讲座知识,纠正错误认知,在普及心理基础知识,我们更要带给他们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时代变迁,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丑事传千里”,不论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和美国留学生的父母,我们也可以让我们的传递我们的正向生活,传递我们幸福家庭的模式,传递我们的爱和关心。

本文来源:何丽娜